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 -凯发天生赢家
沧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沧州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行动方案的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沧州市产业提质增效工程行动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为贯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坚持“一四五九”工作思路,推动产业提质提效工程确立的任务目标细化落实,制定本方案。
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总目标,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diyi、效益优先,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做大做强汽车制造、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服装服饰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再制造、智能装备、激光产业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应用三大现代服务业,同时全面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升“5”产业发展层次及水平,积极构建质量效益明显、工艺技术先进、区域协调配套、绿色智慧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坚持传统产业重要基础地位,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化改造提升,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抓好战新产业壮大提升。坚持战新产业重要引擎地位,聚焦优势领域、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发展高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抓好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坚持新兴产业战略导向地位,贯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构建先发优势,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四)抓好产业链条完善提高。深入推进技术改造强链、精准招商补链、价值提升延链、服务聚焦稳链,全力打通产业链断点堵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提升,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为了便于操作,分三个阶段制定具体目标如下:
(一)到2年底,力争“453”重点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00亿元。
(二)到2022年底,全市围绕“453”产业建成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产业规模、产品、工艺、装备和配套水平迅速提高,聚集效应大幅提升,力争“453”重点产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
(三)到2025年底,“453”产业更加成熟完备,具备实现跨越提升的规模基础,其中绿色化工产业完成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级,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化工产业基地;管道装备产业完成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级,成为全国知名的智慧管道智能智造示范基地;清洁能源产业、先进再制造产业均达到500亿级,成为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基地和资源高效利用制造基地;汽车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均达到200亿级,成为北方高端汽车制造产业集群、重要物流枢纽和新兴文化旅游强市;生物医药产业、服装服饰产业、激光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信息应用产业完成营业收入均达到100亿级,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产业中心或发展节点。“453”重点产业完成营业收入总体达到5000亿级。
1.汽车制造产业。加快沧州开发区汽车产业“主阵地”建设,引导北京现代加快布局新型中高端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项目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核心。围绕增强配套,大力发展渤海新区车用材料、泊头汽车模具、沧县零部件、河间再制造和献县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产业,积极构建从原材料到整车制造、销售和服务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同时,抓好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2.绿色化工产业。依托渤海新区,以建设国际一流化工基地、国家合成材料基地为目标,按照“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发展思路,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以煤化工、盐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支撑,以链条化、精细化、集聚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
(1)石油化工。继续推进中海油中捷石化、中石化沧州炼化与鑫海化工集团合作发展及建设化工新材料项目,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mma、pp等合成材料,构建“石油—石脑油—烯烃—合成材料”产业链条。
(2)煤化工。壮大正元化肥煤制气中心,大力发展甲醇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提升非石油基烯烃、芳烃生产能力。依托正元氢能科技、旭阳化工等企业,推进煤—甲醇—烯烃(聚丙烯、聚乙烯)产业链延伸,支持正元氢能科技二期煤炭高效综合利用,建设大型气岛和氢能基地。
(3)盐化工。依托聚隆化工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延伸pvc深加工产业链,形成***碱—tdi—pvc循环经济产品链,提高***的综合利用率。加快***碱氢产品链研发,鼓励形成以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碱、卤化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4)化工新材料。原料多元化推进甲苯、pta、pet等项目建设,促进“芳烃—乙二醇—聚酯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推进旭阳化工30万吨/年己内酰***技改和聚酰***弹性体项目建设,打造聚酰***新材料生产基地。
3.管道装备产业。依托盐山、孟村两大产业聚集区,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率先开展生产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流程和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引入京津智慧要素,合作建立省级智慧管道工业设计中心,在承揽传统油气和市政管道项目施工方案设计和过程管理的同时,提供管道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智能巡检、应急处理等运维服务,改变过往单一产品生产模式,向研发、生产和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4.服装服饰产业。以肃宁华斯裘皮小镇和沧县明珠国际服装生态新城“两基地”以及明珠商贸城“一平台”为基础,继续做好北京“大红门”等服装服饰产业转移承接,同时更加注重完善专业市场配套,提升产业基地功能,扶持优质品牌建设,建设智能制造标杆,深挖文化创意内涵,建立市场创意产业研究院和互联智慧交易平台,促进服装产业时尚设计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品牌引领作用和产业发展质量明显增强,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时尚中心、智慧新兴服装加工基地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5.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地面集中式、物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积极推进风能、光能关键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会同中核集团持续加大海兴核电和沧县核燃料产业园项目跑办力度,争取尽快重启前期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采取“双线并进”工作思路,在积极推进核能及核材料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配套核装备产业,以核岛主设备、核岛补水器和热交换器、核级泵、核级阀等高端设备,核电大型复杂管件制造工艺研发与应用等为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谋划,不断累积核产业发展动能因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6.生物医药产业。借助我市与京津良好合作态势,进一步巩固和放大原料药制造优势,通过强化纵向上游原料生产和下游销售流通以及横向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医药研发试验平台项目引进和建设,推动原料药产业进一步向两端延伸,构建“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制剂”完整化学药物产业链条,打造基础雄厚、发展全面、技术领先的国家级新型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同时,支持华晨药业等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的业务范围,布局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结石、抗骨关节病、降血糖、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海洋生物药品,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
7.先进再制造产业。加快河间“京津冀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再制造补链延链项目,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高产业循环利用及增值水平,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石油钻采设备、机床、关键机械零部件等领域再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打造集回收、拆解、研发、再造、展贸交易、现代物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国家级再制造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8.智能装备产业。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推进数字技术在制造领域全面渗透,重点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智能机床、智能传感和控制设备、智能检测和装配设备、智能物流和仓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先进装备,并加强数字化工厂建设,增强智能制造支撑能力,推动绿色化工、管道装备、服装服饰等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提升产业基础现代化和产业链高端化水平,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和应用基地。(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9.激光产业。以沧州市激光产业园为核心,吸引国内外有影响力、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入驻沧州,全面扩规提质向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转型升级。借助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京津冀区域中心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纵向积极推进高光束质量激光器研发和制造,充分挖掘本地汽车模具制造、热塑模具制造、纸箱包装等传统产业转型需求,布局各类激光加工装备,横向积极培育激光通信、激光传感、激光显示等新领域产品,打造中国北方激光研发与应用的“光谷”。(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10.现代物流产业。抓好黄骅大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增强通关运营能力,同时拓展丰富航线资源,打造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及中西部腹地便捷出海口;加快沧州传化智能公路港、午易家居物流港、肃宁雄南智慧物流园、黄骅港综合保税区等项目建设,并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物流先进企业,促进渤海新区、肃宁、新华区3大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发展,在全市形成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点;推动物流“云服务”公共信息和企业系统信息等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智慧装备,升级现代管理软件和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提高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海洋和渔业局、市交通局、黄骅港海关)
11.文化旅游产业。紧抓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机遇,坚持统筹谋划、全域打造,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沧州市高品质的滨河休闲带和运河风情走廊,塑造大运河枢纽城市形象。依托渤海新区沧海文化景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全面加强环渤海休闲度假带建设,打造京津冀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借势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任丘、河间、献县、肃宁沿雄安生态和特色旅游带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大运河办、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12.信息应用产业。支持大数据产业公司发展壮大,抓好华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城市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集成、数据共享,把沧州推向“云”时代。实施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支持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环境、交通、商业、家庭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在商业金融、信息消费等领域培育催生一批精准营销、定制服务、数据驱动等新兴业态。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高新区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重点抓好中电·任丘科技园、雄安新区产业·肃宁协同园等孵化转化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培育5g产业及应用新业态。(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办、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一)加强组织实施。成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产业提质提效联合工作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考核,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各牵头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围绕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延链”, 出台促进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和重点推进工程(项目)清单,并于每月25日前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全市各县(市、区)也要参照成立相应工作机制,作为具体工作任务推进落实的责任主体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全市上下形成纵横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强化要素支持。对有利于填补产业链关键空白和促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优先安排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优先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驰名商标;优先保障煤电油汽运等生产要素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优先提供金融产品及服务。
(三)完善发展平台。把18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做为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的主战场,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规划。同时,以项目推进方式,在园区硬件达到“九通一平”的基础上,推动实现“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 双创平台),打造“宜业、宜居、宜创”升级版投资环境,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对企业吸引聚集能力。
(四)实施精准招商。聚焦“453”市域主导产业,围绕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四篇文章,制定详细招商引资方案,重点针对产业配套延伸和关键、缺失、薄弱环节,加强与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的对接交流,大力实施总部招商、龙头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着力查漏补缺,加快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产业链条。
(五)深化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提升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结合、螺旋攀升。突出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产业链中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集群、产业链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产业集群、产业链创新发展能力。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链。
(六)做好节能降碳。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双碳”目标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制造业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力度,组织实施能效、碳排放对标行动;支持工业企业和省级以上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引导各县(市、区)、各行业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典型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七)推进新型基建。落实《沧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沧政办字〔2020〕104号),通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基础设施行动三个专项,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应用等13项重点任务,赋能“453”重点产业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并带动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我市积极发展,重塑和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八)培育引进人才。着力营造“育得好、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结合“453”产业发展,以适用技术成果转化、现代企业管理、资本市场融资、市场开拓等领域为重点,培养引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稳定性提升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和技能型高端人才。利用高校、职业院校,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培训等方式培养研发人才、适用技能人才、高级技术工人。
(九)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实施省市县三级包联,通过走访调度、部门会商等方式,积极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坚持“企业家直通车”等制度,全力打造河北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凯发天生赢家的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